“原来 一颗心 太脆弱
听从 潜意识 在骚动
回忆 太沉重 沿时光 逆时针 游走”
刚开始接触华晨宇,一开始的印象只停留在
唱歌的,热搜里会出现的,歌熟人不熟
除了完全没有印象的路人粉,大众对华晨宇的评价似乎出现了两个极端。
喜欢他的人,觉得花花的歌好好听,是华语乐坛后起之秀,唱作鬼才兼音乐才子,粉丝更认为他是“90后乐坛领军人物”,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纯真大男孩,他是不一样的烟火,是这世界上唯一的华晨宇。
但讨厌他的人,认为他只是一个快乐男声意外跑出来的网红歌手,对他的装扮,歌曲嗤之以鼻,批判他娘,妖孽,批判他的音乐不知所谓,表演又很作,用所谓的艺术绑架观众的审美。
从2013年参加《快乐男声》海选到现在的《歌手》,华晨宇的成绩一直不俗,但是有人欣赏便会有人贬低,短短的几年的时间,华晨宇为何会掀起人群如此差异化的看法呢?
孤独怪异的花花
从小父母离异,父亲长年工作繁忙,花花就学着自己照顾自己长大,一个人生长,一个人发呆,一个人面对黑暗,享受着一个人感知这个世界,习惯靠着自己的双手摸黑行进,孤僻古怪是花花给人的第一印象。
因为缺少家人的陪伴,遇到新的事物,没有人告诉花花这个是什么东西,该如何处理,所以花花必须亲自去尝试,才能判断这件事可不可以做。就像第一次看到海的花花,第一反应就是去尝一尝海水是不是咸的,回味之后才肯相信,才肯相信海水是咸的。这在我们看来很是诧异,细细品味,不由得心酸。
第一次打开华晨宇的现场,部分人会被他阴郁邪魅的夸张表演风格惊到。炫目的灯光舞台,惊艳的高音,深情的表演投入,时而在音响上嘶吼,时而跪倒在地上呢吟,时而颤抖着手向前摸索,只有用心耐心的倾听,才能看到花花无限疯狂的艺术情感,渐渐的欣赏起来,几曲过后却意犹未尽。
他不是天才只是一个用心诉说故事的孩子
余秋雨对于华晨宇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论:
“挖掘自己生命的内在节奏,挖掘得非常昂扬,挖掘得非常多变”
也许华晨宇可以附和所谓的流行审美,制作一些大家都喜欢的流行歌曲,安稳成为一个流行歌手,就像是一个流水线的工人一般安稳有序。就没有那么多的争议和舆论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了。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华晨宇选择倾听内心,一直走下去,选择一条铺满的荆棘的道路。
身为一名音乐创作者,身上具有强烈的对抗性,会选择直视所有的不满意,在《明日之星中》,音乐“裁缝”李袁杰,用一首自己拼凑的所谓歌曲《离人愁》参赛,即使这首歌很受欢迎,在全网有着15亿的播放量,但是花花毫不留情面的说到:
作为一名创作者,乐理知识很重要
原创的人不应该去做这种套用旋律的歌
观众一直在听这样的音乐
会以为这样的音乐就是标准
直视自己内心的感情,展示自己的刚强与脆弱,花花一直在做这一件事,做一个用心诉说故事的孩子。
这样的花花,还能找到第二个吗。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华晨宇,但你越深入了解,越会发现他的独一无二。就像林夕在歌词里的写的一样:可世界都爱热闹,容不下我百无聊赖,不应该一个人发呆。
花花的存在,就像鲶鱼效应里的那特的存在,搅动着看似平静的乐坛,激活着无数“鱼儿”求生的能力,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关于创造的可能性,以至于不陷入一个无聊的,趋同性的世界。特异性的风格存在,音乐才会有生机,才能避免我们重复着听着“一首歌”几万遍。
疯子在常人眼中是一个贬义词,但人们不曾想,只有无限的接近疯狂人们才会毫无保留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,我们一直被“正常人”这个概念束缚着,才不敢把癫狂的自我释放出来。愿我们普通的常人能抛开思想的枷锁,把我们所有的情感,精力和时间孤注一掷,全都浇灌在我们所热爱的人、事、物。
【1】明日之子第二季
【2】余秋雨跨界对谈黄执中:赔不起的年轻时代
【3】南方人物周刊.倔强华晨宇:外面的世界我无所谓
【4】南都周刊.《卡西莫多的礼物》一异于同时代年轻人的鬼
【5】知乎.如何评价华晨宇在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第六期演唱的《神树》?
本期完
欢迎分享朋友圈
不然关注一下也可以